到底是經驗還是故事
好久沒有寫這種文了!!覺得開心 (喂#
上班偶爾看看ptt Marvel版居然已經變成習慣。
但兩三年間看到好幾次這種爭論.....
到底是經驗還是故事?
比起信者恆信不信,有沒有科學證據,邏輯不邏輯,
最近異常常出現的是「這些都是真實經驗,但為了閱覽者,我加了些必要的潤飾來增加可讀性/精采度」
就我的理解,針對一個事件,每個人會有每個人不同的感受,也會有每個人各自個觀點,所以陳述出來的結果和感受,一定會有不同的。
但「實際發生的事件」在一個世界裡只會存在一個模樣。
發生的事情是A、B、C,敘述上管他是順著講ABC、倒敘講CAB、時間軸跳躍的講BAC都好,只要不是偽造時間或刻意刪去片段,這都是真實發生的A、B、C。
而最近一篇有上述說法(加了必要潤飾)的人,卻舉例了自己有「增加對話」來讓整篇文看起來更讓人好理解。(我實在覺得這是自爆而不是澄清....)
但,對話並不是存在實際事件中的,以致於讀者看到的分明是A→n→B→C,作者卻認為這和A→B→C是一樣的,都一樣還是經驗.......?
舉例來說:
A有本書在教室的座位上
B我離開座位去廁所
C回來後看到桌上是空的
D發現我的書掉到窗外
A→B→C→D
我覺得有點Marvel,但實際敘述處處都是漏洞實在沒啥好Marvel
所以可以加點對話~
A有本書在教室的座位上
B我離開座位去廁所
C回來後看到桌上是空的
y問門口聊天的朋友說東西呢
z朋友說他們一直在門口聊天,我的位置那個角落根本沒人經過
D發現我的書掉到窗外
喔耶,我們得到了一個新的故事,阿不對,是潤飾過的經驗。
把我腦內補完的變成對話,甚至可以創造一個人證,多補幾個洞,就可以得到好Marvel了。
真是猴棒棒(?
對我來說經驗應該單純是陳述事實,就算因此而不夠戲劇化也是理所當然。
很近期看到的一個說法,經驗和故事的差別,應該是紀錄片與否的差異。
我還挺認同的,紀錄片可以有導演的角度,導演的拍攝手法,剪接的方式差異,但他拍攝下來的是事實,而不會自己再添加不存在事實中的東西進去。
說的誇張一點,如果要我認同已經添加材料的故事可以算是經驗,那我應該也要認同The Revenant其實是紀錄片。
又,對我來這更大的困擾是,
剛剛的A→B→C→D
變成了A→B→C→y→z→D
但作者僅僅是宣告「這個故事我有 加油添醋 做修飾」而並沒有指出那個y和z其實是他加的,
光從讀者角度,到底怎麼看得出哪些是真的那些是被添加進去的呢?
如果只是y、z說不定還算改的不多,但讀者怎麼去知道作者端出來的會不會是
A→q→s→B→!→C→r→?→9→@→1→D
這樣的經驗裡到底還有多少真實?
就讓讀者啥都不懷疑地照單全收?
那作者又特地宣告「我有加東西修飾」的意義就又在哪?
故事和經驗還需要區分嗎?全都故事又不行了?
如果作者會好好說明哪些是潤飾,讓我可以判斷可以信多少,那至少說得過去一點....我是這麼認為啦。
衍生就是衍生,就承認他是一個故事,一個基於自身經驗衍生出的創作。
不然以前寫過的生活日常腦洞系列這下就全都是經驗啦 >.^
放過這件事對我的判斷邏輯會造成矛盾,所以看到這樣的 自爆 聲明我真的覺得渾身不對....
之前曾經有看過,外國的nosleep版,是直接的定義了只要發在版上的文章,無論看起來多不真實,都視為作者的真實經驗,不可以質疑。
也因此版面中只存在"真實的故事",而不會同時有"真實的故事和過度修飾的經驗"在互相干擾判斷真實與否的界線,我認為這反而會是安全的作法。
總之以上。
當我隨便喊喊XD"
上班偶爾看看ptt Marvel版居然已經變成習慣。
但兩三年間看到好幾次這種爭論.....
到底是經驗還是故事?
比起信者恆信不信,有沒有科學證據,邏輯不邏輯,
最近異常常出現的是「這些都是真實經驗,但為了閱覽者,我加了些必要的潤飾來增加可讀性/精采度」
就我的理解,針對一個事件,每個人會有每個人不同的感受,也會有每個人各自個觀點,所以陳述出來的結果和感受,一定會有不同的。
但「實際發生的事件」在一個世界裡只會存在一個模樣。
發生的事情是A、B、C,敘述上管他是順著講ABC、倒敘講CAB、時間軸跳躍的講BAC都好,只要不是偽造時間或刻意刪去片段,這都是真實發生的A、B、C。
而最近一篇有上述說法(加了必要潤飾)的人,卻舉例了自己有「增加對話」來讓整篇文看起來更讓人好理解。(我實在覺得這是自爆而不是澄清....)
但,對話並不是存在實際事件中的,以致於讀者看到的分明是A→n→B→C,作者卻認為這和A→B→C是一樣的,都一樣還是經驗.......?
舉例來說:
A有本書在教室的座位上
B我離開座位去廁所
C回來後看到桌上是空的
D發現我的書掉到窗外
A→B→C→D
我覺得有點Marvel,但實際敘述處處都是漏洞實在沒啥好Marvel
所以可以加點對話~
A有本書在教室的座位上
B我離開座位去廁所
C回來後看到桌上是空的
y問門口聊天的朋友說東西呢
z朋友說他們一直在門口聊天,我的位置那個角落根本沒人經過
D發現我的書掉到窗外
喔耶,我們得到了一個新的故事,阿不對,是潤飾過的經驗。
把我腦內補完的變成對話,甚至可以創造一個人證,多補幾個洞,就可以得到好Marvel了。
真是猴棒棒(?
對我來說經驗應該單純是陳述事實,就算因此而不夠戲劇化也是理所當然。
很近期看到的一個說法,經驗和故事的差別,應該是紀錄片與否的差異。
我還挺認同的,紀錄片可以有導演的角度,導演的拍攝手法,剪接的方式差異,但他拍攝下來的是事實,而不會自己再添加不存在事實中的東西進去。
說的誇張一點,如果要我認同已經添加材料的故事可以算是經驗,那我應該也要認同The Revenant其實是紀錄片。
又,對我來這更大的困擾是,
剛剛的A→B→C→D
變成了A→B→C→y→z→D
但作者僅僅是宣告「這個故事我有
光從讀者角度,到底怎麼看得出哪些是真的那些是被添加進去的呢?
如果只是y、z說不定還算改的不多,但讀者怎麼去知道作者端出來的會不會是
A→q→s→B→!→C→r→?→9→@→1→D
這樣的經驗裡到底還有多少真實?
就讓讀者啥都不懷疑地照單全收?
那作者又特地宣告「我有加東西修飾」的意義就又在哪?
故事和經驗還需要區分嗎?全都故事又不行了?
如果作者會好好說明哪些是潤飾,讓我可以判斷可以信多少,那至少說得過去一點....我是這麼認為啦。
衍生就是衍生,就承認他是一個故事,一個基於自身經驗衍生出的創作。
放過這件事對我的判斷邏輯會造成矛盾,所以看到這樣的
之前曾經有看過,外國的nosleep版,是直接的定義了只要發在版上的文章,無論看起來多不真實,都視為作者的真實經驗,不可以質疑。
也因此版面中只存在"真實的故事",而不會同時有"真實的故事和過度修飾的經驗"在互相干擾判斷真實與否的界線,我認為這反而會是安全的作法。
總之以上。
當我隨便喊喊XD"
留言
張貼留言